1、历史影响:反映了中国古代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进一步完善。
2、君权的加强有利于巩固君主的统治。
(相关资料图)
3、对后世的政治制度产生较大影响。
4、三省之间既相互限制,有互为补充,明确分工,提高了办事效率,避免了权臣独揽大权,有利于加强皇权。
5、 三生六部制的确立,是我国古代政治制度发生深刻变化的标志,决策、审议、执行权力的分解,既明确了行政分工,又是三省之间相互牵制,对后世的国家体制产生了深远影响。
6、意义三省六部制的特点在于分散了丞相及中央机构的权力,把相权“一分为三”,既有分工,又有合作,互相牵制和监督,提高决策正确性和行政效率。
7、同时,又将尚书省权分六部,即限制了地方割据势力的产生和发展又推动部门牵制与机构运转,加强了皇权与中央集权、削弱了相权;中国官职的重大改革,历代基本沿袭。
8、扩展资料唐代三省六部制简介隋唐的三省为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长官称为宰相。
9、中书省负责定旨出命,长官中书令二人,门下省掌封驳审议,长官侍中二人,中书、门下通过的诏敕,经皇帝裁定交尚书省贯彻。
10、尚书省职责为执行,长官尚书令一人,副长官左、右仆射各一人。
11、尚书省下辖吏、户、礼、兵、刑、工六部,长官尚书,六部分理各种征政事务,每部又领四司,计24司。
12、三省长官共议国政,执宰相之职,他们议政的场所叫政事堂。
13、尚书令位高权大,自隋以来,基本不设(炀帝曾封杨素为尚书令),加之唐太宗曾任此职,故此后,唐朝不再授人以尚书令之职。
14、左、右仆射代领尚书省事,亦职为宰相。
15、唐太宗在贞观年间常以品位较低的官员同三省长官共议国政,加以“参知政事”、“参预朝政”、“参议得失”等名号,执行相职。
16、以后又出现“同中书门下三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等宰相名号。
17、从唐太宗开始的这些做法,表明皇帝任用宰相的范围扩大了,已不限于三省长官;宰相成员增多,既便于集思广益,又使之互相牵制,从而避免出现权臣专权的局面。
18、这样,大大加强了君主专制,防止了皇帝大权旁落。
19、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唐代三省六部制。
本文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