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大众网特约评论员 张建华
2023年5月29日,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行任务新闻发布会上,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主任、新闻发言人林西强表示,“我国载人月球探测工程登月阶段任务已启动实施,计划在2030年前实现中国人首次登陆月球。”6月4日,在太空“出差”180多天的神舟十五号返回舱成功着陆。这是我国空间站转入应用与发展阶段后的首次返回任务,也标志着中国人第10次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这预示着,不久的将来,中国人登月不再是梦想。
“嫦娥奔月”的神话流传千古,嫦娥更是成为了家喻户晓的“月宫仙子”,可说起嫦娥是咱“德州媳妇”,大家可能就知之甚少了。远古时,德州称“有鬲氏之国”,在这一带居住的是夷族,后羿是该族首领,后来当了有穷氏(德城区南部)的部落长,人们称其为“后羿”或“夷羿”。中国著名的古代神话“后羿射日”和“嫦娥奔月”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淮南子》指出嫦娥是后羿之妻,后羿因此受到百姓爱戴,还娶了美丽善良的嫦娥为妻,人们都羡慕这对郎才女貌的恩爱眷侣。一日,后羿昆仑山巧遇王母娘娘,王母感谢他射日之功,就送了他一颗不死仙药。后羿舍不得妻子,把仙药交由嫦娥珍藏。而后羿有个手下叫逄蒙,便起了歹心,趁着后羿打猎未归,便威逼嫦娥交出仙药。但是嫦娥不允许,恐逄蒙吃了会祸害人,情急之下将仙药吞下。立时身子飘离地面,向天上飞去。由于嫦娥牵挂丈夫,便飞落到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完成了“登月”,成为了“月宫仙子”。
登上月球,遨游太空,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来的梦想。60多年来,中国航天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月球之旅到星际探索,“嫦娥奔月”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国航天人前赴后继、勇攀高峰,他们用一个个坚实的脚印,把梦想一点点化作了现实,铸就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伟大航天精神。
2007年10月24日,中国第一颗月球卫星发射,承载着中国千年飞天梦想的“嫦娥”,终于成功升空,实现了中华民族的“飞天”夙愿,第一颗绕月卫星由此命名为“嫦娥一号”。
嫦娥奔月的故事起源在山东,祖国的航天事业又怎能少得了齐鲁儿女的身影。嫦娥五号月球挖土,山东贡献功不可没,嫦娥五号的关键元件之一磁光开关来自青岛浦芮斯光电,烟台航天五院513所研制的多项关键产品和技术在嫦娥五号探测器上成功实现应用。刚刚飞天的神舟十六号亦有众多山东科技元素,神舟十六号上搭载了海尔生物医疗研发的航天医用冷储箱,青岛理工大学研发的深空探测实时三维可视化技术亦应用其中,山东非金属材料研究所还提供了强有力的计量技术支撑。
不仅仅是技术,齐鲁儿女也为“飞天”梦想贡献了山东智慧。被誉为“月球挖掘机司机”的任德鹏就是德州人,他是航天科技集团五院嫦娥五号探测器总体主任设计师,2005年哈尔滨工业大学博士毕业至今,任德鹏参与过嫦娥二号、三号、五号的研制。他遥控指挥嫦娥五号在月面钻取、表取采样,是真正“月球挖掘机司机”。来自潍坊的长征五号系列运载火箭副总设计师王晓玲,上天“摘”星的中国空间站首位女航天员烟台姑娘王亚平,扎根深山二十八载的沂蒙汉子杨成云,为嫦娥“开塔”的德州小伙张超……一个个优秀的山东儿女,他们在不同岗位展现青春芳华,为祖国的航天事业奉献山东力量,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彰显载人航天精神的磅礴伟力,初心不改、砥砺前行!
从神话到现实,从嫦娥揽月到“神舟”系列遨游星辰大海,生动体现了华夏儿女华赡沉厚的追天梦想,寄托着中国航天科技工作者艰苦奋斗、矢志不渝的理想追求。脚踏实地、自立自强,以科技引领成长,以创新点亮星河。山东儿女正用实际行动,在齐鲁大地这片沃土上播种下了奔赴浩渺宇宙的种子。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