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高千尺不忘根,人若风光勿忘恩。从古至今,无论国外还是国内,人们对于开创先河的家族先辈都有着无上的崇拜与敬仰之情,有的会建立家族祠堂,有的会选择良辰吉日来祭奠祖先。
就我们国家而言,对于先祖的祭奠仪式要数皇家最为盛大。不止如此,皇家对于祖先的称谓也有所不同,有的称为太祖,而有的又称为高祖。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例如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被封庙号为“明太祖”,而唐朝的开国皇帝被封庙号为“唐高祖”,为什么同为开国皇帝但是叫法却有所不同,是因为朝代文化不同还是皇帝的功绩不同,亦或是另有其他原因?待我们细细道来。
祖的称谓起源于商朝,商人会在庙里祭祀祖先,出于尊敬不能直呼祖先的大名,所以会起个称谓进行代替。在《尚书·舜典》中曾有记载:舜让于德,弗嗣。正月上日,受终于文祖。因为是在太庙里使用的,所以祖的称谓也被叫做庙号。
能够进入太庙被后世供奉,无一不是对国家朝代有特别大贡献的君主,如果有的君主昏庸、残暴,是没有资格进入太庙的,更别说能够受到后人的供奉。
一、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在我国的古代,皇帝如同神明一样的存在,这是受限于当时的思想与文明,存在即是合理。
皇帝的命令被奉为圣旨,黎明百姓生活的各行各业都有可能受到其指令的影响,皇帝所享用的一切用品、食物、服务都是当时的最顶级标准,所以后世的某些商品在销售的时候会打出“皇家品质”的名号。
皇帝为什么能够拥有这么大的权力呢?
主要是因为开国的皇帝平定了战争,为流离失所的百姓提供稳定安康的生活。有的明治之君会被世人所称赞,而有的昏庸无道的皇帝则会被人民唾弃。
中华上下五千年,当时医疗科技不发达,一个朝代几百年,历代皇帝可能有几十位,为了对每位统治者进行区分。
历朝历代的君主都会有自己的封号,有的是自封,有的则是后人为其封号,特别的是对于国家拥有卓越贡献的皇帝,一般来说会被后世冠以“祖”的谥号,例如明朝的朱元璋被称之为“明太祖”,唐朝的李渊被称之为“唐高祖”。
祖的叫法是什么时候兴起的呢?通过史料记载,“太祖”和“高祖”都可以指开国皇帝,但这两种称谓有什么区别呢?我们可以了解到“太祖”是太庙的庙号,而“高祖”是后世封的谥号或者是庙号。
经过资料查证,最早发现“太祖”和“高祖”这两种称谓是在《汉书》和《史记》这两本史料书籍。值得一提的是,这两个称呼都是用来称呼汉朝开国皇帝刘邦的。
《史记·高祖本纪》:“丙寅,葬。己巳,立太子,至太上皇庙。群臣皆曰:"高祖起微细,拨乱世反之正,平定天下,为汉太祖,功最高。’上尊号为高皇帝。”
两书中提到群臣认为平定天下,功劳最高的皇帝可称之为“太祖”。后世也有书籍记载,“太祖”也可指事物的原始的状态,寓意混沌初始,是万物最开始的状态,而“高祖”就没有这种意思。
通过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到,中华上下五千年,各朝各代的开国皇帝功高至伟,被群臣后代所敬仰崇拜而被敬称为“祖”。盘古开天而直视,羲和倚日以旁叹。
我们可以看到,华夏儿女对于血脉宗亲的重视程度,正所谓位高不忘本,权重不忘民,贵为天子已至权力巅峰,并没有因权力而迷失自己,对于祖先的尊敬纪念之情可以感受到人类文明的延续,是华夏儿女对于血脉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二、开平飞取旧江山,高帝经营必世间
我们查阅历史资料,一般来说,开国皇帝被后世称之为“太祖”抑或是“高祖”,这并不是后人随意想象就能决定的,不光要群臣评判更是要黎民百姓都由衷称赞才行。
毕竟开国皇帝在位期间,其做了哪些好事坏事,对于国家管理是否有科学性合理性,百姓安居乐业,社会繁荣稳定,天下苍生才会对于谥号和庙号高度赞同。
《孔子家语·庙制》有云:“祖有德宗有功”,从字面意思可以知道有德行的君主其庙号被称之为祖,而有功劳的君主其庙号可以称之为宗。
再解释得更加通俗一点就是,建立王朝、平定天下的首位君主才能够用“祖”的庙号,后世传承的君主并且是对国家王朝治理有方的君主仅仅配得上“宗”的庙号。太是第一的意思,太祖就是整个王朝的开国皇帝。
一般来说开国之君都是太祖,但就历史来看,历朝历代对于“太祖”的定义还有所不同,这个问题下文会做出详细解释。
即使一个王朝的开国之君的庙号是“高祖”或者是“世祖”,这个王朝仍旧会追封其先祖为“太祖”,表达对先祖的敬仰与感激之情。
“太祖”,一般是后世对于有丰功伟绩的开国皇帝的称号。朱元璋为什么能够被称之为“太祖”呢?
阅读过明史的小伙伴们或许能更容易理解一些,朱元璋出身贫寒,幼年少年时期生活十分艰辛,家里穷得连给至亲埋葬的土地都没有。
后续出家做过和尚,沿街乞讨过,后来为了混口饭吃无奈入伍才发挥出自己的才能,一路过关斩将屡立战功,一举推翻元朝平定天下,而后建立大明王朝。
其在位期间大力提倡农民耕作生产,并且减免赋税稳定了黎民百姓的艰苦生活,促进了当时社会的生产力,该阶段被史书记载为洪武之治,可见后人对朱元璋的评价有多高。
《明史 太祖朱元璋本纪》赞曰:太祖以聪明神武之资,抱济世安民之志,乘时应运,豪杰景从,戡乱摧强,十五载而成帝业。崛起布衣,奄奠海宇,西汉以后所未有也。
故我们可以知晓“太祖”这一称谓并不是随意而定,必须是游历世间,感受过人间疾苦的,而且还得是在 位期间为天下苍生谋取幸福生活的明君才能享受的谥号。
三、文场继续成三代,家族辉华在一身
从小到大,我们学习的中国历史都绕不开“大唐盛世”,这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中最辉煌灿烂的一段,国富民强、兵强马壮都不足以描写唐朝的兴盛,从经济、政治、文化、思想、制造业等方面都有着令人难以置信的发展。
大唐时期,国家政治开明、人民思想解放、民族人才济济、国土疆域辽阔、国防固若金汤、各个民族和谐相处,在当时的世界上都享有盛誉,以繁荣昌盛的形象向全世界人民展示中国人的形象。
直至今天,海外的华人都被称之为“唐人”,代表中国人的服饰也有“唐装”,更令人自豪的是,在国外中国人所聚集的地区依然被称之为“唐人街”,由此可见,“大唐盛世”对于全世界的影响力可见一斑。
构建“大唐盛世”的功臣是谁呢?毫无疑问,这接近300年里,是由李渊及其子孙所付出的优秀治理能力打造出了中国历史上最强大的帝国。
唐承隋制,在隋朝的基础上完善了政治体制,完美促进融合了商品贸易和文化交流,开放的思想造就了诗歌的黄金时代,工艺的升级催生了蜚声海内外的唐三彩。
如果说唐朝是中国的“黄金时代”也不为过,流传至今的各种精神与物质非物质遗产都大声告诉着我们,唐人曾经创造出过十分灿烂夺目的政治、经济与文化的文明。“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我们从当时李白潇洒肆意的诗句当中可以窥见一丝唐朝盛世的繁华景象。
李渊及其子孙创造了历史上最为强大的中国朝代,为什么只能够被称之为“唐高祖”呢?实际上答案很简单,以“高祖”为号的开国皇帝大都是白手起家,历经世间疾苦一步一步创建王朝的.
例如曾说出“大丈夫生当如此”这句话的汉高祖刘邦,抑或者是我们刚刚提到的“襟怀草莽英雄气,欲与天公试比高”拥有雄心壮志的明太祖朱元璋,他们都是依靠自己打拼出来的天下,并且治理国家有方深得民心,才闻名于后世受万人敬仰。
《新唐书・高祖李渊本纪》记载;高祖生于长安,性宽仁,袭封唐公。隋文帝独孤皇后,高祖之从母也,以故文帝与高祖相亲爱。大业中,炀帝征辽东,遣高祖督运粮于怀远镇。
杨玄感将反,其兄弟从征辽者皆逃归,高祖先觉以闻。炀帝遽班师,以高祖为弘化留守,以御玄感,诏关右诸郡兵皆受高祖节度。
可见李渊在争夺天下的过程中,其实很大程度上依靠了其祖先所留下的基业,这使得他在后续打拼过程中少走了许多崎岖弯路,所以在他夺取天下之后,追封了自己的祖先李虎为唐太祖,而李家后世则把这位开国皇帝封为“唐太祖”。
总的来说,“高祖”和“太祖”这两个庙号,通常都会使用在开国皇帝的身上。
但使用的角色会有所不同,被称之为“太祖”的皇帝一般没有依靠祖上的基业,背景家世往上几代也没有豪门显赫的存在,其平定天下、建立王朝之后被后世追封为“太祖”。
而“高祖”称号虽也用于开国皇帝,但其成功夺取天下主要还是依靠了祖上的基业奠定基础,拥有了打拼家业的“第一桶金”相对于白手起家的“太祖”来说,难度会较小一些。
“祖”这一封号都是皇家后世对于祖先的怀念与敬仰之心所提出的,主要是追悼祖先的丰功伟绩并表示决心要将祖上的家业更好地传承下来。
“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在中华历史的长河中,证实了这句话并非泛泛而谈,是有一定道理的。
但可以相信的是,无论朝代如何更替,民族的根,民族之本都深埋中华儿女的心中,如此的传承也不过是为了提醒历朝历代的君臣们莫要辜负先辈的艰辛付出,要治理好国家,使社会繁荣稳定的发展。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