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中旬,广东省湛江市麻章区湖光镇,成群的白鹭在3000多亩的红树林中嬉戏,与倒映水中的绿林相映成趣,勾勒出一幅绿美广东生态文明美好画卷。
【资料图】
婉转的歌声、铿锵的快板、贴心的问候……50多公里外,廉江市良垌镇,“文明实践大篷车”开进中塘乡村旅游区,为群众提供安全知识宣讲、医疗卫生咨询、社保政策解读等多项便民志愿服务。粤西大地吹起一股文明新风。
连日来,“高质量发展调研行”广东主题采访活动走进佛山、茂名、湛江、潮州等地,见证全省加快推动乡村振兴,激活区域协调发展新活力,逐步擦亮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的亮丽名片,扎实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和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让高质量发展的成色更足。
壮大农村特色产业
让农民生活“芝麻开花节节高”
茂名,全国闻名的荔枝产区,荔枝栽培历史超过2300年。眼前正是丰收时,高州市根子镇柏桥村荔枝种植园内的古荔枝树上,结了红红的果实,不时有成熟的荔枝从树上掉落,园子里飘着淡淡荔枝香。
“园中现存500年以上树龄的荔枝树39棵,其中1000年以上的9棵,最老的一棵白糖罂荔枝树树龄1300多年。”高州市接待办副主任、柏桥村驻村第一书记何霞介绍,该村是广东省省级“一村一品”荔枝生产专业村,现荔枝种植面积约6800亩,整村发展鲜果加工、电商、文旅等产业,推动村民增收致富。
在距离柏桥村约50分钟车程的广药王老吉广东荔枝(茂名)产业园,一条生产线正在隆隆作响。一颗颗新鲜荔枝被运送到这里,经过去枝条、清洗、去壳去核、酶解灭酶等十多道工序后,会变成一箱箱荔枝饮料销往全国各地。
近年来,茂名在努力做好荔枝种植和销售的同时,大力发展精深加工,推动荔枝从“小特产”向“大产业”转变,打造全球最具竞争力的荔枝产业带。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基础。随着“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下称“百千万工程”)在广东深入实施,南粤大地涌现出越来越多像柏桥村这样的特色产业村。
潮州凤凰山,云雾缭绕,水汽充沛。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和自然环境,让这里成为了远近闻名的“茶乡”。这里出产的凤凰单丛茶属于乌龙茶系,因茶汤独具“天然花香”,素有“茶中香水”美誉。
据统计,近三年凤凰镇年均接待游客超800万人次,直接带动就业上万人,拉动产能超2亿元;茶农人均涉茶年收入超3万元,初步实现了“一片叶子带富一方”的发展愿景。
在佛山禅城紫南村,昔日118栋闲置村屋,变身古朴雅致的特色民宿;村中池塘经过改造,成为大型水舞声光秀的绚丽舞台;一块400亩的零散碎片化菜地,被打造成别具一格的农耕文化园。去年以来,该村数十项工程一路“狂飙”,文旅产业不断“上新”。
“百千万工程”进一步激发县、镇、村三级发展活力,推动镇村同建同治同美,让农民生活“芝麻开花节节高”。
不久前,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正式批准佛山市紫南文化旅游区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我们将彻底改变单一依赖出租土地和物业的发展方式,以成功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为契机,推动文旅融合赋能产业振兴,大力培育旅游+系列业态,形成文旅产业集群。”紫南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潘柱升坚定地说。
扎根生态修复,深耕蓝色粮仓
高质量发展“向海高歌”
水鸟振翅齐飞,水下鱼虾畅游,在湛江市金牛岛红树林片区,众多生物自在栖息。数据显示,当前全球仅剩13.6万平方公里的红树林,且面积正在逐年递减,但湛江红树林面积却逆势递增。
这背后,是湛江扎根红树林生态修复,打造绿美广东新亮点的久久为功。近年来,湛江清退了领头岛红树林核心区养殖塘410.5公顷,异地增补核心区养殖塘714.7公顷,共管实验区内养殖塘4575.96公顷。
如何将生态价值转化成经济价值,让红树林变成“金树林”?
“我们将红树林保护这件事,抓在手上,放在心里。”麻章区湖光镇委书记黄志超介绍,当地以“最美红树林”为引擎,推动文旅产业发展,推动金牛岛红树林科普基地建设,释放红树林的生态教育价值和经济效益。
向海而兴、向海图强,是广东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
从设计论证、到建造施工,历时10个月,总投资3000万元的“海威二号”智能养殖平台完成建设并准备下水投产。湛江市深远海养殖方阵再添新成员。
“看着它从一根根钢管,一块块钢板,变成如今这样的重型养殖海工装备,我非常激动。”广东海威农业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刘东戈欣喜地说。据介绍,与“海威一号”相比,“海威二号”单个养殖周期可收获超100万斤优质深远海养殖鱼类,养殖规模更大,智能化程度更高。
海洋,既是经济发展的重要空间,也是联通世界的重要通道。
伴随着悠长的船笛,一艘客货轮船缓缓驶离徐闻港泊位,载着旅客朝海南方向前行。一辆辆满载新鲜果蔬的货车也已“登船”,在一个多小时后,产自广东的新鲜蔬果即将抵达海南,陆续送到海南人民的餐桌。
“徐闻港设计年吞吐能力为车辆320万辆次,旅客1728万人次。”徐闻港党总支部书记、董事长张金虹介绍,琼州海峡是国家经略南海的战略通道,也是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和发展的咽喉要道,海南省90%以上的生活物资,1/3的客流量通过琼州海峡运输,这其中,徐闻港承担了大部分运输任务。
眼下,“徐闻与海南相向而行”已经成为温暖的现实。
“琼州海峡1小时生活圈已经形成,未来我们会打造半小时交通圈,加大与海南的人员及物品流动。”徐闻县委书记罗红霞介绍,当地以“广东·海南(徐闻)特别合作区”为载体,主动对接,主动融入,高标准建设广东对接服务海南自贸港的南门户城市,全力打造湛江与海南联动发展的先行区。
聚焦基层服务,保护非遗文化
绽放新时代精神文明之花
农药残留检测、心理咨询服务、防溺水知识普及……6月13日,廉江市良垌镇中塘村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帐篷林立、人头攒动,热闹非凡。
这是廉江扎实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的生动实践。2018年以来,廉江市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为抓手,整合党建、统战、教育、法律、农业、医疗卫生等资源,精准对接群众需求,利用集市、节会等群众聚集的有利时机,把 “文明实践大篷车”开到群众身边。
“截至目前,廉江累计开展‘文明实践大篷车进基层’志愿服务活动80多场次,服务群众3.6万人次。”廉江市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介绍。在此过程中,通过当地“i志愿”系统注册上岗6.45万名志愿者,成为了服务群众的主力军。
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党的十八大以来,广东把精神文明建设摆在文化强省建设中的重要位置,扎实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创建九大行动,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奋力在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上都交出优异答卷。
文物和文化遗产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厚滋养。在潮州古城,超800年历史的广济桥横卧韩江水上,不少游客在桥上“沉浸式”体验陶瓷、麦秆画、潮绣、木雕、手拉壶等传统非遗技艺。
“近年来,我们扎实做好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积极推动广济桥、广济门城楼两处文物古迹的保育活化。”潮州市古城文物保护管理中心主任钟敏说,我们在广济桥上专门开辟非遗展示区,再现“桥市”独特的潮文化魅力。
行至桥中,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陈嘉被“重重包围”,她正在向游客展示潮州传统的金漆木雕手艺。“我从16岁就开始学习木雕,在这里展示,有机会让更多人接触、了解我们传统工艺的美,也能促进当地文化产业发展。”陈嘉说。
传承与发扬非遗文化,正在成为当地高质量发展的新的增长点。今年春节,潮州共有128位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开展展演活动超70场,当地文化旅游市场客流量创下历史同期最高峰。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