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聊城市第四人民医院
科室:精神科病房
(相关资料图)
姓名:柳贵芳
职称:副主任护师
精神病是比较常见的精神疾病。对于护理精神疾病的患者,不止在生活细节上把他们照料看管好,在精神和心理上也要对他们密切关心。那么,是什么原因引起的精神病呢?精神病的症状是什么?护理误区有哪些?下面来了解一下吧。
精神病是怎么引起的?
1、心理问题
心理问题是指不良教育或者文化背景造成一定的个性偏差,可能由一定的心理刺激因素诱发,出现暂时或局部的情绪问题,自己可以识别但是难以摆脱,必须需要旁人或者心理医生调节,身边人也许能发现,但是发现了只能部分理解,正常人如果处于相同的环境不会出现类似的问题。
2、心理障碍
心理障碍是指有明显的个性偏差,伴随一些轻度的心理刺激因素,出现持久的、较大范围的情绪障碍,这种类型可以叫神经症,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同样重要。
3、心理疾病
心理疾病是指有明显的生物学因素,出现认知、情感和意志行为等心理过程的障碍,精神活动和环境不协调,影响严重、广泛而持久,一般病人自己无法识别和调节,也拒绝治疗,严重影响社会功能,并且会影响他人。普通人可以很容易地识别这种异常,但是非专业的帮助可能无效甚至是有害的。
4、心理烦恼
心理烦恼是指有重大或者持久的心理刺激因素,或伴有不良教育及文化背景,导致出现暂时的情绪烦恼,但是自己可以识别、调节,身边人可能没有发现或者发现了完全能够理解并提供有效帮助。
精神病的症状
1、言语异常
说话的方式变得不正常,会自己和自己说话,无缘无故大吵大闹,满口脏话,说话不符合逻辑,无法理解。总是觉得背后有人议论自己,窗外有人说自己的坏话,广播电视节目是专门针对自己的等。
2、行为异常
精神病的患者会出现一些症状,行为也变得明显异常并且无法理解。比如会不洗脸梳头、穿着打扮怪异、睡眠日夜颠倒、好管闲事,无缘无故摔毁东西、收藏脏物、垃圾等等。
3、性格改变
性格变得与以前不一样,整个人不同了,比如会变得孤僻起来,不愿意和人交往,经常独自发呆、发笑,对人冷漠,也会整天疑神疑鬼,情绪多变,无故发脾气等。
护理误区有哪些?
精神病人护理会给家庭的其他会员造成巨大的精神和经济负担。由于精神病程较长,易反复发作,所以家属对病人易产生不良的态度和行为,常见的心理误区有:精神病人的早期症状大多表现孤僻、生活懒散,性格改变、工作或学习能力下降、失眠等等。当家中有人出现上述现象时,家庭的其他成员由于缺乏精神疾病的常识以及没有这方面的心理准备,常常否认病人这一系列的言行是精神病的早期症状,而总是往好的方面想,简单或错误地认为是“个性问题”或“思想问题”,耽误了治疗精神病的最佳时机。
1、忌讳心理
当病人的言行已表现出明显的异常时,家属才意识到他(她)患了精神病。但是,他们在焦虑、不安和恐慌之际,又生怕别人知道家中有人患了精神病,担心病人的婚姻和前途受到影响,所以,常常忌讳带病人到医院诊治。更有甚者抱侥幸心理,希望病人能不治自愈。
2、迷信心理
当患者出现幻觉、妄想,兴奋躁动、行为异常等精神症状时,家庭成员由于缺乏精神卫生常识,而错误地认为是撞鬼或中邪,大搞迷信活动,既延误了病情,又耗费了财力和物力。当病人治疗效果欠佳时,迷信江湖游医的“包治”谎言,服偏方,秘方,使病情迁延难愈。
3、求治心理
病人症状加重后,家属已不可能顾及面子,开始懊悔自己的无知延误了治疗,于是迫切请求治疗,以减轻内心的自我责备。但过份的懊悔以及对治疗过于性急,无助于病人的康复。
4、厌倦心理
精神病人若不作系统,持久的治疗,就可转为慢性,有的患者还会反复发作。在这种情况下,有的家属开始对病人产生厌倦心理;不再送病人住院治疗,不督促他们长期按时按量服药。
5、迁就心理
精神病人康复期的主要治疗手段是康复锻炼,康复治疗包括音乐治疗,体育治疗,工疗等,以避免患者的社会功能受损,促进其早日康复。有的家属则认为患者有病需要休养而不让他们做任何事情,劳动,甚至连生活都给予照顾,百般迁就患者。
家属的这些心态和行为对于精神病患者的康复是极为不利的。如果家庭能给病人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和更多的关心,就有利于病情的缓解,减少复发,并降低对家庭、他人和社会的潜在危害,提高精神病人的生活质量。
标签: